
《塑性工程学报》

今年1至7月,新签约项目239个、开工项目161个、投
7月16日,全省开发区2021年第三次项目集中“三个一批”活动举行。
这一天,引领全球新一代光伏电池技术发展方向、投资56亿元、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开工,先期8GW预计11月投产。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两个月时间,速度如此之快,令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伟十分感慨:“我们深深感受到山西综改示范区乃至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制度性、系统性的改变,我们对来山西投资创业充满信心!”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山西综改示范区聚焦培育发展“2+9”千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抢时间、抓进度,强调度、优服务,全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今年上半年,综改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9.06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在中部六省高新区排名第一;完成工业投资65.36亿元,同比增长105.61%;实际利用外资完成.91万美元,同比增长603.28%;完成进出口总额959.04亿元,同比增长250.3%。武宿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值175.6亿元,同比增长1115.2%,在全国141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从2019年的全国倒数第一上升到全国前30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抢先布局新兴产业,持续培育“2+9”千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殷殷嘱托牢记心间。综改示范区聚焦“六新”突破,打造“2+9”新兴产业集群。即:合成生物与精密电子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半导体光电、信创大数据、新能源制造及节能环保、新型电池及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通用航空、现代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以及现代服务业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合成生物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之一,也是山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抓手。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在做大全产业链、带动产业整体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完成总投资约4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24.5亿元——凯赛生物与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共建的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建设正酣:3个公共配套项目年底将部分建成投产,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和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年240万吨玉米深加工、500万吨/年生物发酵液等核心项目加快建设。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及1万吨秸秆生产聚乳酸项目将于年底投产。其余核心项目将于明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7月14日,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又一次来到山西,一同前来的还有浙江台华等上下游企业负责人。刘修才表示,将以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为依托,统筹上下游资源,持续加大项目投资和研发投入,全力服务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6月底,国家药监局经审查,批准山西锦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上市,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采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备的医疗器械。历经14年艰苦联合攻关,锦波生物一举实现从0到1的突破,努力迈向1到100的跨越。总投资30亿元的锦波生物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园一期工程厂房建设现已完工,将于今年底投产。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表示,将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发展,将园区打造成为全球最大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园。
作为9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综改示范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其中,现代物流业以山西快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华远陆港网络货运(山西)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支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01亿元,同比增加94.41%,运单量在全省占比约八成。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运单完成量全国排名第二位。
紧盯行业技术前沿,发挥优势、锻造“长板”,综改示范区抢先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山西百信等发挥牵引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采用东旭集团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设备,建设的第6代OLED载板玻璃生产线和3D盖板生产线,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年底具备投产条件,将填补我省显示器件配套用电子级精密玻璃制造的空白。安可瑞(山西)生物细胞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综合细胞库及临床应用项目”将建设全球最大的综合细胞库及临床应用基地,预计8月底投产……
今年1至7月,综改示范区新签约项目239个、开工项目161个、投产项目76个,较去年同期均实现翻番,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